卷十五 志第五

◎地理下(青州 徐州 荆州 扬州 交州 广州) 青州。案《禹贡》为海岱之地,舜置十二牧,则其一也。舜以青州越海,又分为营州,则辽东本为青州矣。《周礼》:“正东曰青州。”盖取土居少阳,其色为青,故以名也。《春秋元命包》云:“虚危流为青州。”汉武帝置十三州,因旧名,历后汉至晋不改。州统郡国六,县三十七,户五万三千。 齐国秦置郡,汉以为国。景帝以为北海郡。统县五,户一万四千。 临淄 西安有棘里亭。 东安平汝水出东北。 广饶 昌国乐毅所封。 济南郡汉置。统县五,户五千。或云魏平蜀,徙其豪将家于济河北,故改为济岷郡。而《太康地理志》无此郡名,未之详。 平寿古国。寒浞封此。 下密有三石祠。 胶东侯国。 即墨有天山祠。 祝阿 乐安国汉置。统县八,户一万一千。 高苑 临济有蚩尤祠。 博昌有薄姑祠。 利益侯相。 蓼城侯国。 邹 寿光古斟灌氏所封国。 东朝阳 城阳郡汉置,属北海,自魏至晋,分北海而立焉。郡统县十,户一万二千。 莒故莒子国。 姑幕古薄姑氏国。 诸 淳于故淳于公国。 东武 高密汉改为郡。 壮武 黔陬 平昌 昌安 东莱国汉置郡。统县六,户六千五百。 掖侯相。 当利侯国。 庐乡 曲城 黄有莱山、松林莱君祠<巾弦>侯国。有百支莱王祠。 长广郡咸宁三年置。统县三,户四千五百。 不其侯国。 长广 挺 惠帝元康十年,又置平昌郡。又分城阳之黔陬、壮武、淳于、昌安、高密、平昌、营陵、安丘、大、剧、临朐十一县为高密国。自永嘉丧乱,青州沦没石氏。东莱人曹嶷为刺史。造广固城,后为石季龙所灭。季龙末,辽西段龛自号齐王,据青州。慕容恪灭赵,克青州。苻氏平燕,尽有其地。及苻氏败后,刺史苻朗以州降。朝廷置幽州,以别驾辟闾浑为刺史,镇广固。隆安四年,为慕容德所灭,遂都之,是为南燕,复改为青州。德以并州牧镇阴平,幽州刺史镇发干,徐州刺史镇莒城,青州刺史镇东莱,兖州刺史镇梁父。慕容超移青州于东莱郡,后为刘裕所灭,留长史羊穆之为青州刺史,筑东阳城而居之。自元帝渡江,于广陵侨置青州。至是始置北青州,镇东阳城,以侨立州为南青州。而后省南青州,而北青州直曰青州。 徐州。案《禹贡》海岱及淮之地,舜十二牧,则其一也。于周入青州之域。《春秋元命包》云:“天氐流为徐州。”盖取舒缓之义,或云因徐丘以立名。秦兼天下,以置泗水、薛、琅邪三郡。楚汉之际,分置东阳郡。汉又分置东海郡,改泗水为沛,改薛为鲁,分沛置楚国,以东阳属吴国。景帝改吴为江都,武帝分沛、东阳置临淮郡,改江都为广陵。及置十三州,以其地为徐州,统楚国及东海、琅邪、临淮、广陵四郡。宣帝改楚为彭城郡,后汉改为彭城国,以沛郡之广戚县来属,改临淮为下邳国。及太康元年,复分下邳属县在淮南者置临淮郡,分琅邪置东莞郡。州凡领郡国七,县六十一,户八万一千二十一。 彭城国汉以为郡。统县七,户四千一百二十一。 彭城故殷伯太彭国。 留张良所封。 广戚 傅阳 武原 吕 梧 下邳国汉置为临淮郡。统县七,户七千五百。 下邳葛峄山在西,古峄阳也。韩信为楚王,都之。 凌 良城侯相。 睢陵 夏丘 取虑 僮 东海郡汉置。统县十二,户一万一千一百。 郯故郯子国。 祝其羽山在县之西。 朐 襄贲 利城 赣榆 厚丘 兰陵 承 昌虑 合乡 戚 琅邪国秦置郡。统县九,户二万九千五百。 开阳侯相。 临沂 阳都 缯 即丘 华 费鲁季氏邑。东安 蒙阴山在西南。 东莞郡太康中置。统县八,户一万。 东莞故鲁郓邑。 朱虚 营陵尚父吕望所封。 安丘故莒渠丘父封邑。 盖 临朐有海水祠。 剧 广 广陵郡汉置。统县八,户八千八百。 淮阴 射阳 舆 海陵有江海会祠。 广陵 盐渎 淮浦江都有江水祠。 临淮郡汉置,章帝以合下邳,太康元年复立。统县十,户一万。 盱眙 东阳 高山 赘其 潘旌 高邮 淮陵 司吾 下相 徐 太康十年,以青州城阳郡之莒、姑幕、诸、东武四县属东莞。元康元年,分东海置兰陵郡。七年,又分东莞置东安郡,分临淮置淮陵郡,以堂邑置堂邑郡。永嘉之乱,临淮、淮陵并沦没石氏。元帝渡江之后,徐州所得惟半,乃侨置淮阳、阳平、济阴、北济阴四郡。又琅邪国人随帝过江者,遂置怀德县及琅邪郡以统之。是时,幽、冀、青、并、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,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。割吴郡之海虞北境,立郯、朐、利城、祝其、厚丘、西隰、襄贲七县,寄居曲阿,以江乘置南东海、南琅邪、南东平、南兰陵等郡,分武进立临淮、淮陵、南彭城等郡,属南徐州,又置顿丘郡属北徐州。明帝又立南沛、南清河、南下邳、南东莞、南平昌、南济阴、南濮阳、南太平、南泰山、南济阳、南鲁等郡,以属徐、兖二州,初或居江南,或居江北,或以兖州领州。郗鉴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、兖州刺史,加领徐州刺史,镇广陵。苏峻平后,自广陵还镇京口。又于汉故九江郡界置钟离郡,属南徐州,江北又侨立幽、冀、青、并四州。穆帝时,移南东海七县出居京口。义熙七年,始分淮北为北徐州,淮南但为徐州,统彭城、沛、下邳、兰陵、东莞、东安、琅邪、淮阳、阳平、济阴、北济阴十一郡,以盱眙立盱眙郡,统考城、直渎、阳城三县,又分广陵界置海陵、山阳二郡。后又以幽冀合徐州,青并合兖州。 荆州。案《禹贡》荆及衡阳之地,舜置十二牧,则其一也。《周礼》:“正南曰荆州。”《春秋元命包》云:“轸星散为荆州。”荆,强也,言其气躁强。亦曰警也,言南蛮数为寇逆,其人有道后服,无道先强,常警备也。又云取名于荆山。六国时,其地为楚。及秦,取楚鄢郢为南郡,又取巫中地为黔中郡,以楚之汉北立南阳郡,灭楚之后,分黔中为长沙郡。汉高祖分长沙为桂阳郡,改黔中为武陵郡,分南郡为江夏郡。武帝又分长沙为零陵郡。及置十三州,因旧名为荆州,统南郡、南阳、零陵、桂阳、武陵、长沙、江夏七郡。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,魏武尽得荆州之地,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,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,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。及败于赤壁,南郡以南属吴,吴后遂与蜀分荆州。于是南郡、零陵、武陵以西为蜀,江夏、桂阳、长沙三郡为吴,南阳、襄阳、南乡三郡为魏。而荆州之名,南北双立。蜀分南郡,立宜都郡,刘备没后,宜都、武陵、零陵、南郡四郡之地悉复属吴。魏文帝以汉中遗黎立魏兴、新城二郡,明帝分新城立上庸郡。孙权分江夏立武昌郡,又分苍梧立临贺郡,分长沙立衡阳、湘东二郡。孙休分武陵立天门郡,分宜都立建平郡。孙皓分零陵立始安郡,分桂阳立始兴郡,又分零陵立邵陵郡,分长沙立安成郡。荆州统南郡、武昌、武陵、宜都、建平、天门、长沙、零陵、桂阳、衡阳、湘东、邵陵、临贺、始兴、始安十五郡,其南阳、江夏、襄阳、南乡、魏兴、新城、上庸七郡属魏之荆州。及武帝平吴,分南郡为南平郡,分南阳立义阳郡,改南乡顺阳郡,又以始兴、始安、临贺三郡属广州,以扬州之安成郡来属。州统郡二十二,县一百六十九,户三十五万七千五百四十八。 江夏郡(汉置。统县七,户二万四千。) 安陆(横尾山在东北,古之陪尾山。) 云杜(故云子国。) 曲陵 平春 鄳 竟陵(章山在东北,古之方山。) 南新市 南郡(汉置。统县十一,户五万五千。) 江陵(故楚都。) 编(有云梦官。) 当阳 华容 鄀(故鄀子国。) 枝江(故罗国。) 旌阳 州陵(楚嬖人州侯所邑。) 监利 松滋 石首 襄阳郡(魏置。统县八,户二万二千七百。) 宜城(故鄢也。) 中庐 临沮(荆山在东北。) 巳阝 襄阳(侯相。)山都 邓城 鄾 南阳国(秦置郡。统县十四,户二万四千四百。) 宛 西鄂(侯相。) 雉 鲁阳(公国相。) 犨 淯阳(公国相。) 博望(公国相。) 堵阳 叶(侯相。有长城山,号曰方城。) 舞阴(公国相。) 比阳(公国相。) 涅阳 冠军 郦 顺阳郡(太康中置。统八县,户二万一百。) 酂 顺阳 南乡 丹水 武当(侯相。) 阴 筑阳 析 义阳郡太康中置。统县十二,户一万九千。 新野(侯相。) 穰 邓(故邓侯国。) 蔡阳 随(故随国。) 安昌棘阳 厥西 平氏(桐柏山在南。) 义阳 平林 朝阳 新城郡(魏置。统县四,户一万五千二百。) 房陵 绥阳 昌魏 沶乡 魏兴郡(魏置。统县六,户一万二千。) 晋兴 安康 西城 锡 长利 洵阳 上庸郡(魏置。统县六,户一万一千四百四十八。) 上庸侯相。 安富 北巫 武陵 上廉 微阳 建平郡(吴、晋各有建平郡,太康元年合。统县八,户一万三千二百。) 巫 北井 秦昌 信陵 兴山 建始 秭归故楚子国。 沙渠 宜都郡(吴置。统县三,户八千七百。) 夷陵 夷道 佷山 南平郡(吴置,以为南郡,太康元年改曰南平。统县四,户七千。) 作唐 孱陵 南安 江安 武陵郡(汉置。统县十,户一万四千。) 临沅 龙阳 汉寿 沅陵 黚阳 酉阳 镡城 沅南 迁陵 舞阳 天门郡(吴置。统县五,户三千一百。) 零阳 溇中 衮 临澧 澧阳

热门查询
本站源码出售,有需要联系QQ:4206174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