脱疽

脱疽

即《灵枢·痈疽篇》所记载的“脱痈”。手足均可发病,但大多生于足趾。多由膏粱厚味,或生活失于调节,或过服壮阳补肾热药,以致郁火邪毒蕴于脏腑,消烁阴液;或由外感寒湿毒气,内有积热,使局部气血凝滞而发。发病经过比较缓慢,初起如粟粒状黄庖,皮包紫暗如煮熟红枣,黑气漫漫,腐烂逐渐向周围和深部蔓延,并可向上蔓延至脚面,或传至邻近之趾,局部有烧灼样剧痛,多为间歇性,或在行走时或夜间突然发生。脱疽能腐肉、蚀筋、烂骨,疮面的脓水和分泌物恶臭难闻,痊癒较难,应争取早治,本病相当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。

相关中医名词
中医名词分类:体表部位 方药 时病 病因 外科病症 杂病 身形脏腑组织 腧穴 灸法 伤科病症 治则 辨证 眼科病症 四诊 脏腑功能及其关系 经带 耳鼻喉科病症 胎产 针法 病理 经络 外治及其他 小儿杂病 妇女杂病 医史 神气精 五行 阴阳
热门查询
本站源码出售,有需要联系QQ:420617488